第986章 社会办学(2 / 3)
上的文化教育中心,书院着实不少,如果要一家家地挨着参观一遍,那估计一周都未必看得完。宁崎的时间有限,所以张新也就只安排了比较有代表性的几间书院。眼下参观的这间书院名叫琼西书院,意即琼州之西。书院的山长和教师也是早早就守候在了大门外,恭敬地等待宁崎一行人的到来。范迪门本来还待跟宁崎探讨几句,但停车之后看到外面这景象,当下也只能叹口气把话先咽回肚子里了。
相较于先前参观的白鹿书院,琼西书院所走的路子明显不同。如果说白鹿书院是比较传统的旧式书院,那么琼西书院可以说是新时代下按照新模式运作的新式书院。当然了,这座书院本身并不是新成立的,其历史也可以追溯到百年前的嘉靖年间。但其经营水平和规模远不及出了好几十名举人的的白鹿书院,过去在儋州也顶多只算是二流偏下三流偏上的水平,并没有什么名气可言,招生对象也主要以家境贫寒的农家子弟为主。在过去的三次大明乡试会试当中,琼西书院连一名举子都没有出过,在科举成绩方面实在没什么拿得出手的成绩。
但张新为宁崎的考察日程安排了琼西书院这一站,却并不是搞错了对象,而是这间书院目前的经营状况的确有其独到的地方,可以作为教育部门的参考。
琼西书院的山长名叫张金宝,听起来完全是个暴发户或者乡下财主的名字,人也是胖乎乎的更像是养尊处优的富绅,而不是管理一间书院的老学究。不过这张金宝在社交方面的能力显然是要强过了白鹿书院山长范长逸,在书院大门外打出了“欢迎三亚首长莅临指导工作”的红布横幅,而且还净水泼街黄土垫道,将书院外面的一截道路也拾掇得非常干净。这张金宝也是个自来熟,见到宁崎等人下了车便主动上前热络地打了招呼,作了自我介绍之后,便邀请众人入院参观。
“自打崇祯三年年底那会儿,民团军进了儋州打跑了海盗,在下便认准了这保境安民还是只有海汉靠得住,后来上头发文让书院改制,增加实用科目教学,在下便寻思着应当为海汉多培养些匠人才是,所以便停了原来的课,让书院转型教学生们实用技能。”张金宝一边前面带路一边介绍道:“如今书院有冶炼、航海、造船、医护、烹饪等十多个专业,学员三百多人,等开了年准备再招一批生,争取今年能把学员规模扩大至五百人。”
琼西书院的特色之处,便在于这里是儋州第一家响应海汉号召,开班兴办职业培训教育的书院。从1631年开始,琼西书院就作为海汉在儋州地区的职业培训试点书院,引入一些海汉比较急缺用人的专业,为海汉定向培训技术人员。一开始仅仅只是培训一些水手船员,教会他们掌握海汉话的听说读写,同时传授一些简单的航海技能。
因为书院的位置紧邻儋州湾,张金宝租了两艘旧船就把这个专业开办起来了。这个专业所面向的招生对象大部分都是附近渔民子弟,为了能让心存疑虑又不愿掏学费的家长们能把孩子送来就读,张金宝甚至是提供了免费入读,学员就业才结算学费的方式来吸引生源。结果首批学员二十五人,经过三个月的短训班课程之后就全部送入了海汉麾下的船行就业,每人每月工钱一两银,这报酬可比当渔民强多了,于是接下来第二期的招生便立刻爆满了。
当然了,这种好事被别家书院看在眼中,迅速就模仿起来,分走了琼西书院不少生源。不过张金宝的确脑子好使,并没有把精力全放在这一个项目上,尝到甜头之后,没过多久便开了别的培训班。几年下来,陆陆续续也为海汉输送了千名上下的专业人员,而且在去年和前年都被儋州管委会评为“儋州先进书院”,可谓是名利双收。
这种运作模式在这个时代的儋州自然是十分新鲜,不过在穿越者眼中,其实也就是职业培训学校而已,在穿越前那个时空见识过蓝翔新东方这样的大型技校,儋州这种书院式的经营规模只算得上是小打小闹而已。但利用民间师资力量为海汉定点定向培训专业人才,这个路子的确是为文教部门省下了大量的资源。
这个时代的人虽然不懂什么叫做“社会化办学”,什么是“教育产业化”,但头脑正常的人都能很快意识到这种职业教育中所蕴含的利益和商机。能在完成学业后进入海汉属下机构工作,这样一个就业机会对于本地贫苦出身的学员们拥有非常大的吸引力。而且这种职业培训的培训目标只是最基层的岗位,往往学习周期不长,不会像考科举那样经过数年寒窗苦读才能看到希望,较短的回报周期也是这种职业教育吸引学员的一个主要原因。
书院在这个过程中不但赚取了学费,而且也能借此与海汉相关部门建立起协作关系,在时机合适时谋求更大领域内的合作。类似琼西书院这样的机构,在获得海汉的认可之后,就可以得到官方的帮助和技术支持,比如将书院讲师派往三亚进修深造,学习更新的知识,甚至是从三亚的职业学院中请来客座教师作短期教学指导。此外开辟一些技术含量高,就业待遇好的专业课程,也需要得到海汉官方的认可,比如张金宝就打算让书院在今年新开设一个蒸汽机操作及维修养护的专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