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9节(2 / 2)
姐去南京卖自家烧的瓷器,肯定是对的。是我小肚鸡肠,刁难宋小姐。宋小姐没有错,全是我的错!”
元允中看着万公公却没有说话。
万公公心里顿时七上八下的,脑子里飞快地盘点着自己说过的话,做过的事,想着元允中为什么要这么看着他。
随后他还真想到了一桩事。
他忙不迭地道:“甜白瓷既然是宋小姐家的不传秘方,那肯定不能宣之于口的。以后我们御窑厂需要甜白瓷,肯定提前给宋家窑厂打招呼,提前订货。”
这样一来倒是恢复了之前的规矩,把他上任之后的那些“政令”都推翻了。
大殿里的人听了,高兴的恨不得击掌庆祝。
可万公公毕竟还是督陶官,还管着他们,他们没谁敢。
只能悄悄地伱给我递个眼神,我给你递个眼神,脸上都透露着无限的欢喜。
元允中不置可否,盯着王大人道:“王大人您看呢?”
仿佛他不当着众人的面把这件事说个清楚,元允中就不会放过他似的。
王大人脸上火辣辣的。
元允中这是要把他的脸按在地上磨擦啊!
为了给这个宋积云解围,他可真是什么事都干得出来。
但正因为这件事变成了元允中的私事,他反而没办法和元允中硬来——公事可以公事公办,私事你要是不给面子,谁知道会结出什么样的仇怨来。
他一点也不想和元允中结仇。
打了小的,可能会带来一连串老的。
只是当着这么多人的面,让他跟元允中低头认错……他又不是那些阉党,厚颜无耻之极,只要对他们有益,什么事都干得出来,什么话都说得出口。
他双目微垂,沉吟着没有说话。
按理说,这个时候应该有人出面帮他解围的。
可和他一起来的几个官员看了看元允中,一个个都装聋作哑的,全当不知道。
王大人又急又愤。
有小厮不知道什么时候蹑手蹑脚地站在了徐都指挥使身后,悄悄地和他耳语了几句。
他诧异地望了宋积云一眼,沉思了片刻,下定决心般地站了出来。
“王大人,我看这都是一场误会。”他道,“元大人这段时间一直在景德镇奔波,对景德镇的事知之甚详,不免对景德镇的窑工生出几分情感来。万公公这么行事,元大人肯定看不习惯。不如我来做个中间人,大家把话说清楚了,彼此也能安心。”
说完,他还朝着王大人使着眼色,暗示他赶紧低个头。
本章完
徐都指挥使这个人,有着一切功勋子弟的顽劣。比如说仗势欺人、颐指气使、目中无人、贪得无厌、唯利是图等等,可有一点,却是很多人都比不上的。
他有眼色!
知道在什么情况下可以仗势欺人,在什么情况下可以贪得无厌。他既然暗示自己赶紧服软,肯定是发现了什么。
王大人原本就想有个台阶下,见此情景, 他哪里还敢继续坚持,忙道:“元大人是巡抚,代天子牧民,我等自然是谨遵元大人的意思,以元大人马首是瞻。”
众人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都有点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
王大人这态度……转变得也太快了点吧?
徐都指挥使却在心里给王大人竖起了大拇指。
牛啊!
圣人执一以为天下牧。执守大道,代天牧民, 允执厥中,顺天应人。
元允中单名一个“执”,字允中。
王大人就差没说元允中是“圣人”了。
瞧人家王大人这马屁拍得,多有水平。
文官不要脸起来,可比他们这些武官的段位高多了。
难怪他出京的时候他哥反复地交待他,让他保持距离。如果有机会能和王大人搭上话最好,如果没有,也不要得罪他。
王大人这个人不简单。
不说别的,就凭人家这说跪就跪,半点不带犹豫的狠劲, 他就远远不及。
可见他要向王大人学的地方还多着呢!
“好!”徐都指挥使大声喝彩,“巡抚大人高风亮节,雷厉风行;布政使大人大公无私,为官清正。两位大人情为民所系, 利为民所谋,真可谓是珠连璧合, 相得益彰,还了景德镇窑工们一个朗朗乾坤。这既是我等同僚的幸事, 也是诸位窑工的福气啊!”
↑返回顶部↑